查看原文
其他

建一座石头度假屋,与大海保持一点点“暧昧”

向往大海的 安邸AD 2022-10-24

 Home / 家

生活在重庆,建筑师刘硕亦会常常想起他与父母在三亚的海边度假屋。这座修整一新的石头房子容纳了全家人的爱与巧思,当山城进入湿冷的冬季,他们便会“迁徙”至这热带海畔。爬上屋顶,静候日出日落、躺着看星星,是海边日常。目之所及是如碧玉般层层堆叠的、星光散落的悠远海平面。在这里,眼前的山与海、月与风,已言尽了一切心之所向。

从重庆到三亚

住进一座海岛度假屋

住宅距海不过百米,金色的沙滩、碧玉的海浪、摇曳着的椰树是这座房子最长情的陪伴。

不同于重庆和风细雨的旖旎,三亚陵水的天正蓝,水正清,阳光和风刚刚好。来到一处僻静的夹角,半掩的木门里是建筑师刘硕和父母在这里的另一个家,小巧的门廊,混合热带花草的迎风摇曳,多了一些质朴无华的野趣。曲径通幽的通道和玄关,像一本书的序言,缓缓为我们打开整座房子。

新改建的坡屋顶采用当地的自然石材,因此建筑很好地融入了所在的自然环境,好像成为自然的延续。屋后是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——牛岭山脉,前面是碧波荡漾的大海。

进入客厅的一霎那,它像展开双臂想要拥抱的久违老友,接纳了我们的所有期待与欣喜。刘硕说:“我希望家能给人以安全感, 所以一开始要窄一点儿,就像一些动物的巢穴,洞穴前面很窄,里面却很大。”

面向大海的一侧,通透的玻璃门窗将自然景色借为空间的一部分。由Hans J. Wegner设计的CH25扶手椅是在这里放空发呆的必备。在花园的中部,地面凹陷,与周边形成高差,缓坡因此形成,近围墙的区域种植了高度及腰的粉黛乱子草。

之前的狭窄是前奏,刘硕用充满戏剧性的表达进行铺垫——进入客厅后,硕大的玻璃门窗将室内外的景致糅成了一幅长卷,毫无保留地展示在眼前,湛蓝的大海是底色,高低起伏的草坪花园是前景,一切尽收眼底。 


建筑师出手

治愈居住的“水土不服”

黑色不规则茶几是从壹集购入的;白色灯笼吊灯源于NewWorks;Tanner扶手椅从一个买手店淘来的;Pipistrello台灯出自Martinelli Luce。

每年十一月左右,刘硕的父母便会从阴冷的重庆飞到海南住上三五个月。而在十几年前,当这里还只是地基的时候,因为与海仅百米之距,刘硕的父母便决然选定此实现了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的理想。“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是被挤压与阻挡的状态,当你看到一片大海的舒阔时,心里的一些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暂时忘却。” 

刘硕在屋顶安了一扇天窗,让室内的光线能依循太阳的轨迹留下变幻的光影,仿佛一幅幅图画,影影绰绰,各有妙趣。白色沙发来自壹集,收纳筐是三亚当地的特色编织篮。

但与海太过亲近绝非想象中那样美好。“房子是由两座独立的单体建筑组成的,中间是室外走廊,从卧室到客厅、厨房,下暴雨时通行很麻烦。由于靠近海边,空气潮湿,含盐量高,房子的部分木材、金属甚至房内外的空调电机、照明、智能化感应系统等都被腐蚀破坏了。” 刘硕说。每年来到这里,他们都会从整修中开始,然后在隐隐的担心中结束,曾经的理想国趋于瓦解。 

改造后的厨房呈开放式,满足刘硕的母亲与家人朋友边做饭边聊天的愿望,桌椅、橱柜皆是按照空间尺度定制的。

面海立面的公共空间,开了三面大窗洞,充分地满足在室内任何角度可以欣赏室外花园和远处海景的需求。

向左滑动


作为建筑师的刘硕终于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启了大规模的翻新与改造,将原来的房子拆到只剩下柱子、房顶跟楼板。中间加建的坡屋顶平滑地让两座单体建筑合二为一。客厅、厨房、餐厅等公共空间以开放融合的状态居于前端,卧室、洗手间则隐藏在建筑的后部。 


一家人的用心

打造舒适度满格的石头屋

小屋在形体上有强烈的几何感,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周边环境的语言,用自身的建构性影响了周遭,但它又没有完全打扰环境,仍然以某种方式与自然产生联系。吊灯是Claesson KoivistoRune为Muuto而设计;CH25扶手椅由Hans J. Wegner.设计;Atollo台灯是Vico Magistretti于1977年设计;桌椅皆是从不同城市淘来的老家具。

刘硕的父亲喜欢看书,他将原本的游泳池改为现在的书房兼冥想室,他们戏称这个小房子“自闭室”。下沉式设计让部分建筑像是埋藏在土地里,坐在书桌前时,视线刚好看草的根部。刘硕笑道:“当你坐在书桌处,抬头看花园像是小猫小狗的视角,人的体积突然一下变小了。”改造后的房子有了更多与自然和时间交融的原始纯粹,它们都成了这间房子的一部分,而这一切似乎皆从那一面跟随时间“生长”的石墙开始。 

小屋地面低于室外坡地1.5米,将景色让出来,与整个花园形成完整的脉络。

刘硕偶然得知附近有一个采石场,便与家人驱车前往。成堆的荒料散落一地,刘硕和父亲欣喜地用卷尺测量石头的大小,心里似乎已经有了笃定的答案


父亲特意从四川乐山的一个村子里找了十几个五十多岁的石匠,但面对刘硕“我们要砌的不是一面墙, 而是一幅画”的要求时,有几十年砌筑经验的老师傅们瞬间僵住了。为此,刘硕和石匠们呆在一起二十多天,每天琢磨石头的大小、缝隙的宽窄、肌理的起伏,在一堆碎石块中,像拼拼图一样,在毫无秩序中用不规则的石块,砌筑起第一面“石画”墙。 

白色是房子的底色,石墙自然生长的痕迹凸显出来。陈列柜上是设计师从各地收藏的装饰物以及从室外捡回的石头。

刘硕欣慰地说:“当把墙当成一幅画来处理的时候,缝隙都是石匠们用手指勾勒出来的。从不同距离和角度看到的画面是截然不同的,此外,光线打在墙上产生的阴影和明暗变化让房子有了更丰富的细节。”刘硕希望石头带一点儿自然的颜色,但又不希望颜色太深,所以浅浅地刷了一层白色的乳胶漆,以使那面墙像被不规则划开的奶酪或乳糖。 

重新改造后的房子开辟出更多房间,满足了父亲喜欢跟亲人朋友谈笑风生的需要。同时将房间藏在空间的后侧,实现了开着窗户,伴着浪声入眠的浪漫。

后来刘硕的父亲觉得有些石头表面的灰太多,还有一些不均匀的成色,于是便用草酸将剩下石头挨个洗了一遍,石头表面氧化的薄膜洗刷过后,露出了原本的模样,刷上漆,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刘硕说:“这个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。石砌墙体不同程度的颜色从墙面渗透出来,自然地变化着。随着时间推移,它们一直在生长。” 


用一点点“暧昧”

保持与大海的舒适距离

刘硕,石·页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创始人,主持建筑师。

因为与海的关系太近,刘硕说:“希望室内外的空间是一个‘暧昧’的过渡,而不是直接介入。所以在建筑的外沿设置了1.5m宽的室外平台,同时也高于草地,从远处看,像是一块漂浮的甲板。” 外沿平台延伸至花园,并用了重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常见的水洗石,地面颗粒质感与脚的触碰是通向大自然的第一次链接。

平台表面使用水洗石作为材料,作为在室外休憩的停留空间,也成为一个从“里面”到“外面”的过渡空间。靠近围墙的区域种植了高度及腰的粉黛乱子草,是花园常年最美的角落之一。

窗与门都不再有严格的界定,打开之后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发呆、看海的最模糊和舒适的中间地带,室内外也不再有明显的边界。坐在这里,宁静的画面伴随海浪声仿若浑然天成。对于刘硕和父母,三亚的家就是他们心里的远方与彼岸,坐看风起浪涌,云卷云舒,一切释然如斯。 



INTERACTION

话题互动

炎炎夏日,哪里是你的梦想目的地?

留言与我们分享。


以上内容来自《安邸AD》2022年7月刊

摄影|Boris Shiu

造型|韩健

撰文|梁丹丹

编辑|田海凤Windy

新媒体编辑|陈桑雨

视觉设计 | 大仙


推荐阅读

最后一天!第二届AD100 YOUNG报名今日截止

音乐人夫妇的菲律宾海岛小屋,

奔向丛林深处聆听灵魂之声

艺术家Bosco Sodi一家的希腊小岛自建住所:

与海相连不是梦想,是日常

点击上图直达小程序

  或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购买这本《安邸AD》7月刊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